教研、反思、成长
3月23日下午三点历史学科组在教学楼C栋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本人给高三学生上了一堂二轮复习示范课——高考历史选择题技能提升,我将选择题分为因果关系类、目的意图类、反映表明类等十三种类型,每一类选择题我都进行了题型分析、技巧指导和典题示例分析,比如目的意图类选择题:
题型分析
目的意图类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等的主观动机和要达到的客观效果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基本设问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主要目的是”“主要目的在于”“根本目的在于”“直接目的”“目的是”“旨在”“主要意图是”等。材料往往是过程,选项是目的,过程与目的也可倒置。
技巧指导
解答此类选择题要区分好“三性”:
1.根本目的:强调其“终极性”。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和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常采用“根本目的”“根本上是为了”“是为了”等用语。
2.主要目的:强调其“重要性”。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
3.直接目的:强调其“急迫性”。是指当事方要达到的最近的、急于马上达到的结果或结局。常采用“直接目的”“目的是”“意图是”等用语。如需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
典题示例
(2020·山东济宁高三上学期质检)宋人的宫廷画作《折槛图》描绘了西汉成帝时,一名臣子因纠举宰相触怒皇帝,成帝下令将他处死,这名臣子紧抓住殿槛不放,以至槛折,后来在大臣的力保下,这名臣子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成帝下令将殿槛保持原状,藉以表彰忠臣。宋人作此画意在彰显( )
A.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B.皇帝与士大夫的共生关系
C.士大夫振衰起弊的政治抱负 D.宋代统治者对文臣的重视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的研讨,不仅有助于给正在进行二轮复习的高三历史组宝贵的建议、指导,而且有利于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深入研究高考历史教学理论,提升专业水平,在教研中思考,在思考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