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卷后所思
非常有幸参加了2017年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阅卷过程中有些见闻和思考,很想与人分享。
高考作文是最能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命题形式,因此受关注程度最高,影响面最广,如何在作文命题中体现“立德树人”“考试育人”的基本理念,是命题 者必须考虑的命题导向,阅卷之前,特级教师王道信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导向、任务指令、写作要求及评分操作程序作了全面的解读。
引导学生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正确审视中国特色,以正确的方法和立场审视民族发展趋势与对外开放的成果,以饱含感悟色彩和理念思辨的笔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正视存在的问题,坚持发展复兴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我,这正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导向,写这篇作文对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是难以得到高分的。如何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思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就成为摆在我们语文老师特别是高三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想让学生作文提高分数时无法避开的一个关键点。
今年的作文题继续采用了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型材料作文题型,是在前面任务驱动型作文基础上的创新,它有以下四方面的指令,这里就结合高考评分要求对四个指令作简要解析。
一、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它作为明确指令,完全尊重考生意愿,既有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有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细化实化。有些同学未能把握指令,只选一个或超过三个关键词,都因偏离题意而判为不及格。
二、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帮助外国青年既强调写作对象,还包含了语言得体问题,所以,有些同学批判中国现状误导了外国青年认识中国,甚至抹黑中国,读错了中国而被判不及格,有的同学用荒诞的想像描述他认识的中国,同样因为误导了“外国青年”的认知而偏离了题意。
三、“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这是作文题中的关键指令,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共有286种组合方式,但并不是每种组合都能达到围绕同一个中心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个目标的,有的同学把作文写作用十二个词扩展句式,如大熊猫骑着共享单车吃美食之类的,自然会因偏离题意而得低分了。
四、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这是一个常见指令。对此阅卷评分明确要求,如写书信,演讲稿等格式不符扣1-2分,文体四不像的不及格,文体不规范东拉西扯的不及格,套作明显不及格,照抄阅读文段文本的不及格。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任务指令”,更为明确;二是不在审题立意上做苛刻的要求,作文并不难写,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不那么容易。
听完专家解读后,作文评化小组一百多号人,人手拿到了一份高密级别的保密材料,就是在几百份样卷中抽出了六篇阅卷范例,以六分为一档给阅卷老师提供了具体可感的评分标准。这份材料编了号,阅卷之前对号入座地发给阅卷者,到休息时间后又一份不落地原样收回。为防止阅卷过程中拍照泄密,上岗前组长都要把小组成员的手机全部收齐,期间还是有一个老师因为用手机拍照被监控抓到而提前结束了他的阅卷工作。保密工作要求如此之严,可有的老师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竟不辞辛苦到“手抄本”的程度,难道市场上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之类的资料书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吗?真是太神奇了,而作为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的新手来说,我就做不到这样气定神闲了,一天下来,虽然紧张到手忙脚乱,阅卷的数量只是边上高手的一半不说,第二天领导还找了谈话,说:“42分,43分是不是打的太多了点,你这样打保险分可不行。”也许,平时阅卷,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我们总怕给他造成伤害,打保险分成为了习惯,而高考是要达成选拔人才这一目标的,自然要求按能力拉开分数差距,鹤立鸡群,鹤就应该得到鹤的分数,鸡也只能得到鸡该得的分数。想通了这一点,放下了怕伤害学生这个包袱,我阅卷的速度和质量都高了很多,最后居然还得到了“优秀阅卷员”的奖励。当然这不是我想说的关键,我想说的关键是“我们老师平时阅卷作文时要敢于打高分和打低分,因为这样才真的可以激励我们的学生认真写作文,学好语文。
最后,我想说说有关书写的问题,除去开会,真正用于阅卷的时间只有六七天,改得快的改到一万多份试卷,平均一份试卷的阅时间你们得去猜,卷面的重要性就不需多说了,我碰到过一篇卷面潦草的作文,原打算随意给个分就翻过去,但他的第一段文字打动了我,在耐住性子把这篇文章看完后,我决定要给这篇作文打个高分,但又怕二评给他低分,而影响我的重合率,于是请来领导定夺,领导说:“这个高分可以打,有问题的话三评会拍板。”你看,原本一篇好作文,因为卷面而惹来这么些坎坷波折,所以,如何让所有学生卷面达标合格,应该也是我们老师努力奋斗的方向。
以上是我在高考阅卷时的见闻和思考,希望能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益。
高考作文是最能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命题形式,因此受关注程度最高,影响面最广,如何在作文命题中体现“立德树人”“考试育人”的基本理念,是命题 者必须考虑的命题导向,阅卷之前,特级教师王道信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导向、任务指令、写作要求及评分操作程序作了全面的解读。
引导学生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正确审视中国特色,以正确的方法和立场审视民族发展趋势与对外开放的成果,以饱含感悟色彩和理念思辨的笔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正视存在的问题,坚持发展复兴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我,这正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导向,写这篇作文对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是难以得到高分的。如何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思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就成为摆在我们语文老师特别是高三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想让学生作文提高分数时无法避开的一个关键点。
今年的作文题继续采用了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型材料作文题型,是在前面任务驱动型作文基础上的创新,它有以下四方面的指令,这里就结合高考评分要求对四个指令作简要解析。
一、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它作为明确指令,完全尊重考生意愿,既有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有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细化实化。有些同学未能把握指令,只选一个或超过三个关键词,都因偏离题意而判为不及格。
二、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帮助外国青年既强调写作对象,还包含了语言得体问题,所以,有些同学批判中国现状误导了外国青年认识中国,甚至抹黑中国,读错了中国而被判不及格,有的同学用荒诞的想像描述他认识的中国,同样因为误导了“外国青年”的认知而偏离了题意。
三、“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这是作文题中的关键指令,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共有286种组合方式,但并不是每种组合都能达到围绕同一个中心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个目标的,有的同学把作文写作用十二个词扩展句式,如大熊猫骑着共享单车吃美食之类的,自然会因偏离题意而得低分了。
四、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这是一个常见指令。对此阅卷评分明确要求,如写书信,演讲稿等格式不符扣1-2分,文体四不像的不及格,文体不规范东拉西扯的不及格,套作明显不及格,照抄阅读文段文本的不及格。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任务指令”,更为明确;二是不在审题立意上做苛刻的要求,作文并不难写,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不那么容易。
听完专家解读后,作文评化小组一百多号人,人手拿到了一份高密级别的保密材料,就是在几百份样卷中抽出了六篇阅卷范例,以六分为一档给阅卷老师提供了具体可感的评分标准。这份材料编了号,阅卷之前对号入座地发给阅卷者,到休息时间后又一份不落地原样收回。为防止阅卷过程中拍照泄密,上岗前组长都要把小组成员的手机全部收齐,期间还是有一个老师因为用手机拍照被监控抓到而提前结束了他的阅卷工作。保密工作要求如此之严,可有的老师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竟不辞辛苦到“手抄本”的程度,难道市场上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之类的资料书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吗?真是太神奇了,而作为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的新手来说,我就做不到这样气定神闲了,一天下来,虽然紧张到手忙脚乱,阅卷的数量只是边上高手的一半不说,第二天领导还找了谈话,说:“42分,43分是不是打的太多了点,你这样打保险分可不行。”也许,平时阅卷,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我们总怕给他造成伤害,打保险分成为了习惯,而高考是要达成选拔人才这一目标的,自然要求按能力拉开分数差距,鹤立鸡群,鹤就应该得到鹤的分数,鸡也只能得到鸡该得的分数。想通了这一点,放下了怕伤害学生这个包袱,我阅卷的速度和质量都高了很多,最后居然还得到了“优秀阅卷员”的奖励。当然这不是我想说的关键,我想说的关键是“我们老师平时阅卷作文时要敢于打高分和打低分,因为这样才真的可以激励我们的学生认真写作文,学好语文。
最后,我想说说有关书写的问题,除去开会,真正用于阅卷的时间只有六七天,改得快的改到一万多份试卷,平均一份试卷的阅时间你们得去猜,卷面的重要性就不需多说了,我碰到过一篇卷面潦草的作文,原打算随意给个分就翻过去,但他的第一段文字打动了我,在耐住性子把这篇文章看完后,我决定要给这篇作文打个高分,但又怕二评给他低分,而影响我的重合率,于是请来领导定夺,领导说:“这个高分可以打,有问题的话三评会拍板。”你看,原本一篇好作文,因为卷面而惹来这么些坎坷波折,所以,如何让所有学生卷面达标合格,应该也是我们老师努力奋斗的方向。
以上是我在高考阅卷时的见闻和思考,希望能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