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历史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岁月如梭,时间飞逝,一转眼此学期已过两个多月,通过教师多方观察、学生自我反馈,高一新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时间方面问题。客观上讲高一历史教学周课时不足,主观上讲是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时间投入不足,或者是课后自主学习的效率不高。学生将课后的时间基本上用在了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上,而且长期以来形成了“历史是副科”的偏见。
(二)记忆方面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各学科共性的问题,就历史教学而言,由于初、高中历史存在较大的的差异性,学生在短期之内尚未适应,经总结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对需要记忆的内容目标不明确,没有被高度注意的记忆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其二是记忆的质量差,常表现为记的慢、忘的快,记不准、易混淆。这虽然受遗传因素决定,但是也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改善、提高。
(三)理解方面问题。其一是不能准确的掌握一些名词概念,课堂上听明白了,但不久又迷糊了。如国王、总统、首相、宗法制、责任制内阁、君主立宪制等一些常用的名词,却变的十分抽象了。其二是材料题不会做,材料读不懂或题意审查不清,导致答案不知如何组织,把自己知道的与习题相关的内容都往上写。
(四)历史学习态度方面问题。
其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清,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调记忆而忽视学习过程本身。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历史知识是学生在自己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互助,利用课本、教辅资料和其它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历史学习过程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对教材和其它资料以及教师的讲解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历史学习意义,丰富、发展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但从同学们对历史学习的主观评价来看,表面上是对老师的过度信任、期望,实际上是学生历史学习自我主体的缺失,依赖教师精细讲解的结果而非师生探讨的过程,期望教师的严厉要求而非主动探求知识,偏重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历史学习的认知过程。
其二,功利主义思想泛滥。表现一:很多准备学理科的学生,轻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作业不及时完成,应付了事,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表现二:每次考试前,学生中存在问重点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关注“重点”的出发点并不是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本身,而是希望在考试、做题中得到高分,为考试而学。(林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