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历史材料题先要审读材料
历史讲究论从史出,因而近年来的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几乎都是以材料题的面目出现。可偏偏大多数学生最害怕的不是文言文就是“外国人”(外国学者言论),解读材料就成了他们拿高分的拦路虎。
那么,历史材料题真的有那么难吗?
所有的材料题都是一段或几段材料组成,要正确解答题目,首先就是要读材料,而读并读懂材料正是解题之基础。
一般情况下,无论什么题目都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遍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经过这个个步骤,基本上已经了解材料的意思了,做到了“心中有数”。
接着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为什么要认真审读设问呢?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不但能使解答目标更明确,还能节约时间。
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它修饰成分。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出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肯定有用。如材料的最后说明此材料选自曾国藩,这实际上就是告诉你这段材料的历史背景是晚清,以及作者的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有可能因其地主阶级的阶级立场而和其它阶级的人有所不同。这些有可能成为解题当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前后内容。有的文章属于开宗明义型的,一开始就表明了他要讲的主旨是什么;而有的文章却是结尾点睛型,最后总结陈词才道明核心,这开头和结尾就可能是答题的关键之所在。以上是针对全文引入的材料。而大多数材料原文一般都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按着以上阅读方法仔细审读材料,一定能在解答历史材料题时事半功倍。(徐礼容)
那么,历史材料题真的有那么难吗?
所有的材料题都是一段或几段材料组成,要正确解答题目,首先就是要读材料,而读并读懂材料正是解题之基础。
一般情况下,无论什么题目都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遍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经过这个个步骤,基本上已经了解材料的意思了,做到了“心中有数”。
接着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为什么要认真审读设问呢?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不但能使解答目标更明确,还能节约时间。
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它修饰成分。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出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肯定有用。如材料的最后说明此材料选自曾国藩,这实际上就是告诉你这段材料的历史背景是晚清,以及作者的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有可能因其地主阶级的阶级立场而和其它阶级的人有所不同。这些有可能成为解题当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前后内容。有的文章属于开宗明义型的,一开始就表明了他要讲的主旨是什么;而有的文章却是结尾点睛型,最后总结陈词才道明核心,这开头和结尾就可能是答题的关键之所在。以上是针对全文引入的材料。而大多数材料原文一般都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按着以上阅读方法仔细审读材料,一定能在解答历史材料题时事半功倍。(徐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