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老校初中语文组:周琴
在我们的教材中, 有不少篇幅较长、 头绪繁复、 教学点众多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大多数都觉得教学起来很吃力,课堂设计时难度极大,以至于教学过程延长。最为突出的情况:一是教学时间太短,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二是学生对超过三个课时的文章普遍产生厌烦心理。
于是,不少教师都提出了“长文短教” ,尽管有一部分同仁对此存有反对意见,但 是从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的角度看, “长文短教”还是有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 “长文短教” ,让长文学起来效率更高?
一、要实现“长文短教” ,学生的能力基础是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 “长文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非 常高的。只有学生有了必备的一些能力,才能让“长文短教”变成现实。那么,学生必 备的能力有哪些呢?
1、预习能力。学生只有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才能进行“长文短教” ;否则,教学过 程就成了蜻蜓点水,流于表面。具体来说,预习能力包括:查阅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和 理解生词、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初步体会文章主旨等。
2、速读能力。由于长文的篇幅较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比较费时,如果没有这 项基本能力, “长文短教”也就无法实现。像《信客》 《老王》这样的文章,没有阅读速 度,教学过程无疑会冗长。
3、概括能力。学生要有很强的段落大意的概括能力,才能够实现快速把握文章内 容的目的。否则,读的越快,信息量越大,头脑中积攒的东西越混乱,最终就会把握不 住要点,失去了读的意义。
以上三种能力,是实现“长文短教”过程中学生必备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教学要 求培养的基本能力。 所以, 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就要提前在这些方面进行相关训练, 为“长文短教”做好准备。
二、要实现“长文短教” ,教师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是关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一堂课怎么上,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只有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才有可能实现“长文短教” 。而这种导向作用,与如何导入、如何整体把握这 些课堂常规关系并不太大,对“长文短教”不起主要作用,真正关系到这一点的就是对 文章的切入点的把握。这是实现“长文短教”的突破口。只有很快地找到这个“口” , 才能很快、很好地让学生投入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阅读之中。
那么, 在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这方面, 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呢?结合我的教学 实践活动和学习体会,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由重点段落突破,直奔中心,实现“长文短教” 。 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文章,往往会有集中揭示文章主题的段落,这类文章的教学,以 这种切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如《背影》一文,文章重点段落是父亲过站台买橘子的片段。在完成导入、初读整 体把握后, ,可设计如下问题深入理解文章: ——文章描写父亲的背影最细致的是哪部分? ——这部分中,作者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有哪些? 在此基础上,将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设计为对这部分内容的阅读品析。 通过这样的设问, 将学生引向重点段落的学习, 可以很快地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 体会作者的情感。接下来,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情感较为含蓄的语段,就都可以迎刃而 解了。
再如《威尼斯商人》中, “鲍西娅法庭活动”部分作为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主 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可将切入点设在这里, 较为快速地展开学习探究活动, 实现长文短教。
2、由重点人物突破,由此及彼,实现“长文短教” 。 长文教学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失去重点,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不利于 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说的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往往被“三要素”紧紧束缚,尽力求 全,结果导致教学点纷乱而方寸大乱。如果我们能抓住“三要素”的核心——人物来作 为切入点,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在初步感知情节之后,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切入,设置以 下学习活动: ——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胡屠户) ——找出文中描写他的片断,仔细品味,你发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他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分析, 就可以很快地把握住该文的思想及讽刺意味。 在此基础上, 再由此及彼, 即可充分地落实各个教学目标, 深刻领会文章中心, 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
3、从文章题目入手,直击重点,实现“长文短教” 。 有一些长文,问题就体现了文章的重要内容,我们就可以以文题为切入点,围绕题 目,设置学习的中心任务,实现“长文短教” 。 如《我的第一本书》一文的教学,可直接设置以下阅读探究任务: ——“我”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 ——围绕这本书,文章写了哪些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或者收获?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很快地找到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 文章的主旨。 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找到文章的切入点。
4、从各部分联系入手,连珠成串,实现“长文短教” 。 有的长文,所叙述的内容很多,分为好几个部分,但每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联系, 设计一个总领性的学习目标, 统领下面的教学活动, 以实现 “长 文短教” 。 如《信客》 ,全文共四个部分,篇幅特别长,在赏析作品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可以 由各部分联系入手,设置以下探究活动: ——文章各个部分写了信客的什么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信客的什么品质?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中人物的特点、思想和品质,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类似的文章还有《醉翁亭记》 《香菱学诗》 《杨修之死》等,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快 速切入到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之中去。 当然, 这些文章也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
“长文短教”的实现,除了以上提到的两大方面以外,还有诸多因素,如:教师对 学生学情的把握、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等,这些同样都是不 可忽视的方面。 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 “长文短教”只是其中微小的一点,而我的这点肤 浅的见识更是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