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美丽——《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作者:贾淑敏
这是我人生经历中刻骨铭心的一天。
这一天,我和初二(8)班的孩子们共同完成了《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内容。
我在紧张的话语中开始了《湖心亭看雪》教学之旅。一堂课下来,期间的紧张、期间的淡然以及结尾的匆匆,一并变成了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课后,细细地梳理这堂课,有以下几个地方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首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我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自主疏通文意、自主探究疑点等方式来感悟文章内容,品味人物形象。由于《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浅易型的文言记叙文,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课文的注释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期间只是一个组织者、引路人。因此,教师要做的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者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自主解决疑点。整个环节,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而老师则要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地引导,及时点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其次,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获知文章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不仅能够读出文章内容,而且也能够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这篇短短地不足160字的文言精品,前前后后我让学生读了五、六遍。这堂课,汲取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三步朗读法”的营养,通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为梯级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去形成自己内在的感知,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去感悟丰满的人物形象。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诚然,达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然地浮现出来。
由于个人经验不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较多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能力有限,各方面的素养还不够,对文本的把握不准,导致有些问题解释得不是很到位:一、“痴”是文章的关键,虽然抓住了这个突破口,但是因为紧张,思路有点紊乱,在讲解“痴景”的时候,没有讲解到位。二、课文讲解面面俱到,没能突出重点、难点。三、课外拓展环节设计失败,显得多余。今后,要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学习,努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湖心亭看雪》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小品文,百读不厌,每读一回都有不一样的感触,尤其是听了各位教师精彩的点评之后,更是心驰神往。然而,在这篇美妙的神品面前,我没能很好地把自己的那份感触恰如其分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够在这种意境中真切地感悟人物形象。是我这堂课最大的遗憾。然而,我却在这神圣的课堂中感受到了遗憾的美丽。这份美丽来源于我与学生真诚的互动,来源于各位老师对我提出的诚恳的点评。这堂课虽然没有预期中的效果,却也给了我些许的激励和无尽的动力,使我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感谢《湖心亭看雪》,感谢初二(8)班的孩子们,感谢各位老师给我最真诚的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向学校优秀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听课,认真反思,脚踏实地地走好教学之路的每一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