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研究(优秀实践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寄托在农村的祖父,祖母家。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便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这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难免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他们原本美好的童年生活也会留下一片片阴影,下面我们就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一)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到上学的成长阶段都是由父母精心呵护与教育,到了上学年龄,孩子每天在家庭生活时间也超过在学校的时间,因此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来说犹为重要。而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的孩子由隔代的老人抚养,这些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等诸多问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许多老人对留守儿童过分溺爱、迁就、放任,而却忽略他们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老人对孩子也是不敢管或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处于毫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便助长长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逆反心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正确的引导,而他们的父母又不在身边,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不利,常引发种种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二)对留守儿童的学业影响:
1.对于父亲外出务工,而母亲在家的守留守儿童来说,由于母亲得承担家庭内外的全部劳动负担,不仅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还要干农活,由于个人精力的不足,不能耐心管理孩子的学习,有些母亲也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帮不上孩子什么忙,这便导致了守留儿童学习跟不上。
2、对于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孩子来说,由隔代监护,由于监护人年龄大,自身知识、健康善等局限辅导致于的学习更成问题,由此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跟不上,由于对学习没有信心而破罐破摔的现象极为普遍,作业不认真、迟到、旷课、现象屡见不鲜。
针对以上这样问题,我认为:
1、应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使其父母安心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
2、学校应主动偏离纯文化教育,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觉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感受社会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
3、学校和社会办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活动。如:给远方打工的父母安下心来封信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