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融合,科创未来——记高安中学第四届科技设计实践活动暨无碳小车模型设计挑战大赛
4月9日,我校第四届科技设计实践活动——无碳小车模型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至此,我校于2月19日启动、历时一个多月的科创盛会,在无数智慧火花的碰撞与实践探索中,终于完美收官。本届活动由现代教育技术处和2024级高一年级联合主办,信息技术学科组精心承办,通过多联融合创新设计STEAM教学指导、学生设计与实践、现场答辩和测试等环节,为学生搭建起了一座探索科学、展现创意的广阔舞台。
(一)多联融合的STEAM教学
活动首日,多联融合STEAM教学课程便如一幅绚丽的知识画卷徐徐展开。2月19日下午,潘丽华老师以《赛题细则讲解》为引,为对科创满怀热忱的高一年级学子开启了探索之门。她不仅细致解读了无碳小车模型设计挑战赛的规则要求,更以生动的案例启发同学们的工程设计灵感,鼓励大家以团结协作、严谨科学的态度投入到无碳小车模型设计挑战赛的活动中来。2月26日,物理学科教师黄彧老师化身知识的摆渡人,带来《物理知识与无碳小车模型》的精彩分享。课堂上,他主要从能量守恒、能量转换、速度与摩擦力等方面展开,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严谨的物理学科知识慢慢地铺展开来,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物理知识与无碳小车设计之间千丝万缕地联系,在思维深处埋下创新实践的种子。3月5日,美术老前辈饶永辉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在限制中创造——无碳小车结构设计中工业美学设计》,将艺术与工程巧妙融合。饶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同学们展现技术与艺术和谐共生的魅力,带领大家领略工程与美学交融的奇妙世界。现场同学们如获珍宝,尽情享受着工程与艺术和谐交融的视觉与思维盛宴。
本届活动也是第一次尝试多联融合的STEM教学实践,探索集科学、技术、艺术、物理等多领域交叉融合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加强学科知识的融合。
本届活动采用练赛相结合创新模式,科技楼三楼实验室成为同学们挥洒创意的乐园。在信息课时间,他们带着各学科知识的积淀,将全班智慧凝聚于设计图纸,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打磨作品。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难题与意外如影随形。但同学们并未退缩,他们课后查阅资料、向老师虚心请教,将每次挫折转化为成长的阶梯。在一次次设计、制作、测试、反思、改进的循环迭代中,团队成员紧密协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克重重难关,最终雕琢出能够登上测试舞台的匠心之作。在整个设计与制作的挑战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竞技精神,也看到了面对各种困难仍旧不放弃坚强前行的孤勇者。
(三)现场答辩
在现场答辩环节中,选手们用中英文流利地介绍他们设计制作作品的过程及感想,评委老师们赞叹不已。有的团队精心制作PPT,用直观的画面展示作品亮点,描述着驱动结构的精彩创意;有的选手们以质朴的语言,分享无碳小车“死而复生”的惊险历程,并感慨“不经历重重考验,哪来的绿水青山”的深刻感悟;还有的选手们着重介绍了他们团队如何从方案分歧再到思想统一,携手完成作品的难忘经历,凸显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选手们面对评委的提问大方从容的应答,充分展现出创新能力、双语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届大赛在评委们严谨细致的评审、公正规范的测试下,共评选出团体特等奖1个和一、二、三等奖各5个。此外,还特别设立了最佳团队协作奖、最佳结构工程奖、最佳答辩团队奖、最佳创意工艺奖等专项奖,以表彰在不同维度表现卓越的团队。本次活动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多联融合创新设计潜质,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技素养。近几年,有许多同学凭借在此积累的经验与能力,在国家、省、市各级别的科创赛事中屡获佳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充分展现了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
责任编辑:徐 鹏
一 审:金细光
二 审:周 琴
三 审:肖庆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