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学生收看“科学1小时”培育量子物理学习兴趣
近日,我校物理研课组组织高三(16)、高三(29)、高二(9)、高一(16)、实验(1)班等班级学生观看科普专题节目“科学1小时”,感受物理学前沿科学——量子力学的魅力,培育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量子物理兴趣。
“科学1小时”是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促进科普与教育融合,特于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之际,与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合作,汇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面向中国物理学会“蒲公英计划基地学校”、全国中小学生及广大社会公众,推出的系列直播活动,旨在通过提供一小时科普优质科教资源,为学校科学教育赋能,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
本次“科学1小时”科普节目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薛平主讲。在近代科学发展的交响曲中,量子物理无疑是最神奇的乐章之一。薛平教授沿着历史的足迹,追寻量子物理的发展历程,向同学们介绍了量子物理的核心思想,并结合学科前沿方向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成果,向大家全面展示量子物理的神奇和我国在此领域的令人鼓舞的发展。
薛平教授首先向同学们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什么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主要讲述了普通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及正统解释,接着运用有趣的模型及小实验向大家展示了量子力学规律,微观世界的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与宏观物体遵循的运动规律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除了向大家阐述一些最基本的普适性的物理定律(如能量、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之外,薛平教授还利用建模推理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微观粒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物理学定律(如牛顿力学、宏观电磁场理论等),而是服从量子力学的规律。同学们听得认真仔细,每位同学都通过薛平教授的讲解初步了解了量子物理的精彩世界。
我校是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合作学校,今后,我们将组织更多的学生观看“科学1小时”系列科普节目,树立起青少年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探索宇宙的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