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历史学科组青年教师汇报课的一次教学反思
4月19日下午三点在B栋会议室历史教研组如期举行了青年教师汇报课,由林秋平老师 授课,课题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首先我选用了大国崛起纪录片片段视频进行导入,设问:公元1500年前后为何称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组织学生观看并分析原因,进而引入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课讲授聚焦以下三个问题: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在本次教学的过程中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不断追问,投石激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中,设置了如下问题:为什么急于开辟新航路?为什么如此渴求黄金?航海家的勇气来自哪里?为什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每个问题辅以文字材料进行分析,论从史出,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力、经济根源、宗教动力、社会因素等。
2.把握重点,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效率。本课重点在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支持下主要航线的开辟,在讲解动因时我借助口诀:一个危机、一个萌芽
、一本游记、一个主义、一种信仰、一种保障,帮助学生记忆;在主要航线的讲解时请同学先自主学习,然后在白板上动手绘制航线并借助新航赋(迪哥达麦,好美印环,葡西葡西,东西东西),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3.巧妙运用白板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知识。课堂最后模块我设置了趣味运动会大比拼,分组竞赛,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准备比较仓促,本次汇报课有很多的不足: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中,有‘寻金说’‘商业危机说’‘传教说’等不同原因,你觉得哪个是最主要的因素?为什么?”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未进行深入的点评和分析。在知识过渡环节教学语言也显得苍白、随意;问题设置后怕学生回答犯错,教师过早介入,造成学生没有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