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春天向未来——语文组到瑞州府衙开展教研活动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是其延绵不尽的精神内核,更是其永葆青春焕发魅力的本质所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同样十分重视文化育人的作用,要求“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地方文化进行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和水平,充分发挥语文教育育人的功能,增进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熬过冬日的严寒,终于迎来春日的温暖,3月8日上午教研活动期间,高安中学语文组趁着春日好时光,来到瑞州府衙,感受高安历史文脉,传播高安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助力新高考,拥抱未来。
参观瑞州府衙期间,老师们对府衙的房屋布局结构、对联诗文、历史文人等方面进行认真地观看与讨论,深刻感受到高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风兴盛、民风淳朴。
参观后,老师们都表示收益颇多。每个人能够深刻地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那一定会钟情这座城市,深爱这座城市,努力建设这座城市的未来。
据悉,瑞州府衙在原址上恢复性建设,旨在重现瑞州府衙辉煌,再续高安历史文脉。瑞州府衙最早可追溯到汉高祖六年的建成县衙。唐武德五年,因避太子李建成的名讳,建成县改为高安县,并在此设州,元代为瑞州路,明清设瑞州府。自宋代以来,此地一直是历代州治或府治的所在地。高安建城二千余年,是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元曲周德清的故乡,苏辙、苏轼、陶渊明、文天祥等名士都曾留下诸多人文资产。高安这座古城兼具好学不争、俭而思谨、重廉耻、尚敦实的基本性格,兼有豫章地区时“好经学,尚清静”“君子务本,小人勤稼穑,人多衣冠,俗少争斗”“尚黄老清静之教,士大夫重于隐遁而有徐孺子遗风”风尚,还具备尚读、进取、勤俭、刚直、仕隐的城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