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学习总结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为进一步落实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精神,推动教学改革工作,8月1日至3日,高安中学组织高一历史研课组开展了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活动。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历史组6人分散在家线上培训学习。在三天的培训里,各位老师先后听取了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大、上海市教学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等多位领导专家教授的讲座。讲座内容丰富,以理论引领老师们教育教学的改革,更以一线教学的例子丰富佐实教育理论方针,历史研课组各成员收获颇多。
一、更加了解了新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通过教育部郑富芝、吕玉刚两位领导对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全方位、高层次的阐述,老师们更加了解了新高考的顶层设计、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使得受训老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二、新课标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深化核心素养培养思维。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都是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的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指导思想。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徐蓝教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高中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讲座中对历史课程理念的转变作了系统的梳理,让我们更明白历史课改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对我们的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三、明确了新教材统编版历史教科书的重难点。张帆《中国古代史内容介绍和重难点分析》、李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介绍和重难点分析》、晏绍祥《世界古代史内容介绍和重难点分析》等讲座对《中外历史纲要》必修模块重难点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解析,让教师从整体上和细节上把握新教材,也让教师透彻认识了历史教科书的叙述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同时,讲座也让我们加深了对中外史纲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认识。比如徐蓝教授《世界近现代史内容介绍和重难点分析》中讲到通过世界史加深对中国史的认识,了解今天世界历史是对过往的传承与发展。这次培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当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体系下, 教学还要适度进行拓展阅读,加强对唯物史观的学习和对历史育人功能的认识,否则无法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四、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从一线教师孙玲玲、王佳丽《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樊颖《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说课案例中,我们明白了讲授课程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借助情境创设、模型构建,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结构化和认知思路的结构化,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新课程还提出了一个 “大单元备课”的新鲜事物, 教师更要提高站位,提升格局。
总之,短短三天的培训为我们历史研课组教师准确理解新方案、新标准、新教材、新高考的新精神、新要求,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无疑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核心。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我组老师积极、扎实、深入、严格地学习,一定能在新课程教学教育中行稳致远,游刃有余,推动我校走向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