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历史解题能力
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非常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但我们高三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尤其是文科采取综合考试后就如何提高做题能力、如何运用知识存在很大的疑惑。有感于此,笔者结合实践,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历史一轮复习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1、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历史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相关能力的考试,历史学科的能力包括文字的解读、理解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所以说高考历史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是王道。
第一,每位同学应首先找到一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并能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每一课的要求熟记于心,根据要求可以删除一些不要的点,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第二是根据要求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重视第一次记忆过程的准确性。比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那么同学们就要注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比如宗法制的源头、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是自己已能很准确地表述。其次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也要力求准确理解,比如对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掌握。因为只有对概念做到准确理解,才能使我们既提高记忆效率,又能使我们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在落实知识点的过程中,又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就按照专题来进行复习,这一步比较容易,重在熟记每个知识点,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二步可试着按时间顺序,将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内容进行梳理。这步较难,但很有意义,因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时间观念。
2.强化审题能力。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被已有思维模式束缚,要认真对待熟悉的题目。因为高考题一般是原创题,学生平时做到原题的机会很少,出题者改动一个字或是一个词,答案可能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审题时要找准关键点才能读懂题目,只有这样才能依据某一历史阶段的背景、特征,将掌握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对非选择题,审题时可先审设问再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按照设问的程序作答。一般来说,设问是层层深入的,跳跃作答则容易出错。
3.加强答题规范。组织答案时要做到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整洁化,尽量用历史术语和历史思维规范作答,字迹一定要工整。
4.培养纠错方法。要让学生明白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该题出错的原因有哪些,以做到触类旁通。
5.慎选练习题目。教师选择的题目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杜绝机械训练和体罚性作业,要做到“七个不选”:自己没做过的题不选;不符合课标与考试说明的题不选;难题怪题不选;近期重复雷同的题目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不选;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不选;没有启发性的题不选。
6、做到史论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史学理论出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以及其他一些学术热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其渗透到历史复习中。比如全球史观,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历程,就是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代现代史都可以放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
在复习中,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规律及其变化趋势,按照考纲的要求确定复习内容及深度,培养严谨扎实的教风与学风,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不过分加重学生的备考负担,又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