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学调节策略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部分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好一点,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因此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怎样调整考前心态,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1.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
自信不一定让你成功,但丢失信心一定导致失败。在高考前夕,如果没有信心会导致考生心理混乱,影响自己的实力发挥。所以,考生要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这个目标不要超过自己的实力,然后向所确立的目标进取。其次,不要在冲刺阶段过多责备自己的不足,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给自己在临考前树立自信。最后,心态不好时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增强自己的信心。当然,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才是强化信心的重要举措。
2.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题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3.笑对考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失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4.融入集体 海阔天空。
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当个体独处时,心理活动会向自己的内部转化,它的范围、内容、认知程度都会受到局限,这样就会造成孤独、焦虑、自卑、情绪化的“第三状态”,而且这样的状态还不被他人理解。所以,高考复习过程中,要更积极地融入集体,与他人交往。要勤于张口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同时学会多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沟通。情绪低落时,心灵会得到净化,心态也会找到平衡;遇到问题时,心理压力会减轻,困扰会得到缓解;考试失利时,苦恼才得以宣泄,自信和快乐就会油然而生。
同学们,高考贵在坚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学会从无望处找到希望,从无路处寻求出路,千万不能够悲观绝望。面对高考的种种考验,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创造高考的奇迹和人生的辉煌。(尹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