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使得学校的教学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而现在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时紧张,面对这一矛盾,怎样提高课堂效益?这就涉及到了如何备课的问题,老师要备好一堂课离不开集体备课。
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需一本教参就可以应付,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上课还不用教案。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一堂好课,必须要有集体备课,忽略了这个环节,一堂课就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效。要想课上得好,就要保证集体备课。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达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影响。而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负责总结归纳、提炼升华。现在的历史教材打破了以往的编写体例,采用专题体例编写。另外,“一纲多本”也要求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它的一般程序是:先集体备课,对本课的重难点等做一般性规定,然后教师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近年来,学校年轻教师颇多,相对老教师而言,年轻教师更有活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高,但对教材的处理,对知识点的把握方面不如老教师。所以新课程改革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所以,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是我们的出路,也是促进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专业方面快速进步的最有效的方式。
二、具体方法与策略
根据现在教材的编排情况,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主要是加强以专题为单位的备课。
(一)要有明确的分工
在每学期开校前,各个备课组要提前做好下学期的教学计划进度安排表。各备课组长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需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任务目标。
(二)大量收集有效资源
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史料的收集,我们历史学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所以教师对史料的收集要注意甄别。最后,对自己收集到的史料加以整理,并开始构思教学思路。
(三)把握好教材的整体框架
各备课组教师要对自己的专题内容充分了解,包括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其在教材中地位的理解。再由备课组长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其他成员积极讨论。比如《专题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本专题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从课时安排和知识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大家都认为可把第9课的第三部分可以和第10课放在一起来学习,它是第10课的背景。然后,由该专题负责人根据备课组成员的意见进行备课。
(四)集体研讨
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教学设计。每个专题的负责人需给同组教师讲解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这需要形成书面的东西供大家一起来谈论。
(五)修改完善
各专题的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需再次修改,最后将电子版的文件共享,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使用。
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课,集体备课的环节必不可少,但有了集体备课,这节课也不一定是完美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