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教学视导之后的反思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完成了两轮实验,作为新课改省级示范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下,我们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立足本校,科研兴校,认真进行了新课改实验。然而,实验之余,我们依然心存困惑:
如何与高考内容有效对接。新的考试制度和评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进程。因为高中教育毕竟面对的是高考,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各级领导、全社会和无数家长对学校的期待,所以难免存在疑惑:究竟新课程的高考怎样体现课标?能力方面又如何考核?
如何落实与校情相符的课程安排。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自主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要求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材料和更好的多媒体设备。目前,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结构不尽合理,存书量有限,且内容较为陈旧,不能满足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相应的配套教学资源缺乏,教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寻找、开发,课件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确保必要的办学条件。虽然学校大力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也拥有一批具有体育艺术专长的老师,但面对几千名学生的需求,还是存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的现实困难和资金缺口,存在一定的组织难度。体艺特色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自完成。尽管目前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组织和协调下,各部门配合较为默契,达成了大部分的预期目标和教育效果,但由于涉及任务较多,各部门的配合难免滞后。这些都成为制约体艺特色发展的瓶颈。
如何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对抽象的理念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的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理念的理解简单化,导致了教学策略上的诸多偏向,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1)在课堂上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缺乏真正的启发;
(2)在课堂评价时鼓励与夸奖滥用,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3)把自主学习变成自流活动,不尽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4)课堂教学有活动没体验,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5)拿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不能从旧的习惯中解脱出来,被旧的课程体系严格束缚住;
(6)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实质,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7)探究的泛化,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8)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地体现。
评价改革操作繁琐。教师普遍反映“学科模块评价与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定”操作过于繁琐,工作量大,尤其是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工作量。且过程性评价大多属于定性类,如课堂“表现”、参与“程序”、学习“态度”,操作中很难把握,很容易流于虚化。
如何与高考内容有效对接。新的考试制度和评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进程。因为高中教育毕竟面对的是高考,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各级领导、全社会和无数家长对学校的期待,所以难免存在疑惑:究竟新课程的高考怎样体现课标?能力方面又如何考核?
如何落实与校情相符的课程安排。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自主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要求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材料和更好的多媒体设备。目前,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结构不尽合理,存书量有限,且内容较为陈旧,不能满足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相应的配套教学资源缺乏,教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寻找、开发,课件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确保必要的办学条件。虽然学校大力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也拥有一批具有体育艺术专长的老师,但面对几千名学生的需求,还是存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的现实困难和资金缺口,存在一定的组织难度。体艺特色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自完成。尽管目前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组织和协调下,各部门配合较为默契,达成了大部分的预期目标和教育效果,但由于涉及任务较多,各部门的配合难免滞后。这些都成为制约体艺特色发展的瓶颈。
如何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对抽象的理念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的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理念的理解简单化,导致了教学策略上的诸多偏向,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1)在课堂上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缺乏真正的启发;
(2)在课堂评价时鼓励与夸奖滥用,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3)把自主学习变成自流活动,不尽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4)课堂教学有活动没体验,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5)拿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不能从旧的习惯中解脱出来,被旧的课程体系严格束缚住;
(6)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实质,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7)探究的泛化,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8)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地体现。
评价改革操作繁琐。教师普遍反映“学科模块评价与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定”操作过于繁琐,工作量大,尤其是班主任、课任教师的工作量。且过程性评价大多属于定性类,如课堂“表现”、参与“程序”、学习“态度”,操作中很难把握,很容易流于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