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国家》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楚辞·国殇》
军人,是家园的忠诚卫士,是民族的强劲后盾,是国家的铁壁铜墙。每当我回忆起八十多年前那段沉痛的往事。总会对“军人”这个词心生由衷的敬意。
然而,今天看见老兵的时候,我对“军人”这个词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任何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而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在每个老兵身上都可以观察的到,它就是—挺立。当主持人邀请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奶奶上台时,她拒绝了坐着叙述的请求。坚持要站着为观众讲述。看着一个凤烛残年的老人,拄着助行器,一步一步地走入演播厅,我的心为之一震。而后,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夏奶奶铿锵有力地控诉着日军的滔天罪行,一字一句,警示我们勿忘国难;一位位战后老兵在做自我介绍时,脊背直挺,炯亮的双眸中无不闪现着身为中国军人的自豪。这让我想起一天的阅兵仪式上,两鬓着霜的朱鎔基老总理。他就像久在四方飘荡的清风,尘埃落定后略显疲惫。旁边的人见他有些摇晃的身子想去搀扶,却被他拒绝。他自己将手搭在身前的护栏上直直站立,直到整场阅兵结束,那焦灼日光下久久矗立的身影才缓缓动容。
这些快被黄土没过的见证者们,蚀骨风雨中依然挺立着。在岁月流光面前,他们奋力挣扎着,只是为了让我们永不忘记;拼命嘶吼着,仅是想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来告诉我们:精神不朽!这坚毅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一代传承一代,在千百年之后,仍将永远挺立着!
碧空霞光,鲜血染红;康庄大道,白骨铺就;万里江山,血肉筑成。那时,狼烟四起,家园飘散,谁的墓碑旁,不曾鲜花盛开?谁的家道中,不见草木枯荣?如今再回首,那埋葬着傲骨的山头,未敢有风声呼啸,深谷传响,英雄不必四方。那时是你们守护着这土地免遭践踏,今天换我们誓死捍卫你们的魂灵,带着骄傲的伤疤,迎风挺立,高歌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