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英语教学探微
内容摘要 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学习英语是中学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应把握住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首先应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其次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这个老师任教的学科,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最后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意识。
关键词 兴趣 乐学 成功感 积极性 独立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英语教学必定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他们眼中英语即是枯燥无味的语法,冷冰冰的词汇,毫无趣味可言,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学习需要兴趣。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它成为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乐学、会学、正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应考虑的核心问题。由于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所用教材也不同,因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每位同仁在此方面所作的探讨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就此问题略谈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推动中学教育。
一、积极鼓励学生,创造轻松乐学的课堂气氛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使学生达到“乐学”,首先要使他们有成功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即使有一点一滴的进步,一句赞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使学生感到愉快,也会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尚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内心往往比较敏感而脆弱,但是自尊心却很强。因此,我在课堂会小心呵护每位同学敏锐的自尊心,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多看到他们努力和进步,使他们时刻都能体会到成就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我总不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Very good!Great! Well done! 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有时还借助同学的掌声进行鼓励。这些赞赏的话常会令孩子们洋溢在快乐之中,回答起问题会更胆大、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或是回答错误时,我从不轻易指责批评。特别是对那些成绩不是太好又积极上进的学生更是如此,因为批评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要多一点宽容,多用浅显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多一些像:Don’t worry! Take it easy !Try again!的安慰,这样才会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教师则是匠心独具的艺术家。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而如何使这种兴趣得以保持,并逐步升级,就要求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英语教学资源的逐步开发,现代英语教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消失。除了当今最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我们教师更应该因时因地而异,制定出更符合学校条件和学生特点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设计新颖而有吸引力的情景,合理的利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也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song ,game, chant, story telling等形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我在讲授《He has a big head》一课中,这节课的主要句型是学习Do you have…? 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单词和句型操作,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根据课文内容编了一首押韵动听的儿歌《head and shoulder》,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很轻松愉快的学习好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也常常会根据课堂任务不同,选择诸如表演法、游戏法、竞赛法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一课我都会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把学生好动、好强、爱表现的年龄特点都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天地,让他们发挥想像,自由创造。比如我在教学“Ask the way”内容,并未采取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而是把整个教室变成一个平面地图,设计出迷路、问路、购物等不同的现场情景,让学生自己表演。学生表现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university” 有的“Ask the supermarket”,有的“Ask the hospital”……气氛特别活跃,不知不觉中很快便掌握了问路和指路的方法。我还常教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猜谜语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姿多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学生学习它的目的就在于应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尤其是中国农村,受条件所限,学习大都在课堂上,而没有应用英语的实际环境。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还应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多设计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让他们感到自己所学的英语有“用武之地”,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之后,学习英语就会更有动力更有兴趣。
由于我们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挂图,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图片,图片内容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制作的好的图片会被用在下一周的课堂上。这样课外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的制作图片,并期待着自己的的作品在课堂上出现,学生在品味成功的同时自然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此外我会更多地设计一些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合作,增进交流。例如:我在讲授湖南教育出版社仁爱版七年级英语教材Unit 6 Topic 1 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句型“Is there a …?” “Are there any …?”我就让学生作课外调查,可以去调查同学或教师,为了完成好调查表,学生就会大胆开口地说英语,不仅培养了学习兴趣,更锻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经常性的开展一些诸如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短剧等英语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竞赛,如英语书写竞赛,朗诵竞赛,单词接龙比赛等。通过多种方式的实践应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运用英语的乐趣,和掌握英语的自豪,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老师到爱英语
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紧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自然会对这位老师所任教的课感兴趣,从而愿意下功夫学这门课。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重视情感的投入,彻底放下传统师者权威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与他们做亲密的朋友,不仅要关心他们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生活。这个阶段的儿童想像力丰富,可塑性极强,只要开发出他们的潜能,个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而非我们常常抱怨的榆木疙瘩。如果每节课我们都绷着脸去上,学生个个小心翼翼,思想完全被束缚,哪里还谈得上想像与创造。只有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儿童才能发挥禀赋与创造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培养独立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经习惯了被家长或老师牵着鼻子走,独立意识较差,只有当收到明确的指令时才会有所行动。如果教师不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会仅限于课堂上那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学生才能独立的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我潜力,从而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大增。自主学习不等于课外学习,教师应该寓独立意识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不要遇到问题就只想到求助老师,或是含混过关。当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时,哪怕是非常浅显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确实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加以必要的点拨,或是请已解决问题的同学给予帮助,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克服了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对学过的知识,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他们印象比较深刻,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课外作业的布置也要精心设计,不要只求量,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练。当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独立意识以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这时他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他们就会带着这种信心与满足,更加自觉地学习英语。